一、避雷帶失效典型案例
近三年國內(nèi)高層建筑雷擊事故中,約18 %因避雷帶焊縫銹蝕斷裂或接地電阻過高所致。傳統(tǒng)做法常因定位偏差、焊接不飽滿、漆膜厚度不足、引下線搭接長度不足等細節(jié)失控,導致后期返工。本文把避雷帶施工全過程量化為可執(zhí)行的數(shù)值,現(xiàn)場照做即可一次成優(yōu)。

二、材料與機具一次到位
材料
熱鍍鋅圓鋼:Φ12 mm,單根長度12 m,鋅層厚度≥65 μm;
熱鍍鋅扁鋼:-40×4 mm,用于引下線與接地極;
焊條:E43型,Φ3.2 mm,烘干溫度350 ℃,保溫1 h;
防銹漆:環(huán)氧富鋅底漆+聚氨酯面漆,干膜厚度≥120 μm;
接地極:熱鍍鋅角鋼 L50×5 mm,長度2.5 m。
機具
氧乙炔焊炬、熱風槍、接地電阻測試儀(量程0–20 Ω,精度±2 %)、紅外測溫槍、2 m靠尺、扭矩扳手(量程10–100 N·m)。
三、定位放線——“橫平豎直”
基準線
以屋面女兒墻外沿向內(nèi)100 mm為避雷帶中心線,激光儀放線,水平誤差≤3 mm。
支架點
直線段間距1 m,轉(zhuǎn)角處增設(shè)支架,支架與避雷帶同材質(zhì),高度150 mm。
彈線標記
紅色墨線彈在屋面保護層上,每10 m復核一次,確保避雷帶通長順直。
四、支架焊接——“先點焊后滿焊”
支架形式
L50×5 mm角鋼,底板120×120×6 mm,與屋面結(jié)構(gòu)層用M10×100 mm膨脹螺栓固定,扭矩60 N·m。
焊接參數(shù)
焊條電流90–110 A,先點焊定位,再滿焊,焊縫高度6 mm,長度50 mm,焊縫飽滿無咬邊。
防銹
焊后24 h內(nèi)刷富鋅底漆兩遍,面漆一遍,漆膜厚度≥120 μm。
五、避雷帶敷設(shè)——“整根無接頭”
敷設(shè)方向
長邊方向整根鋪設(shè),減少接頭;短邊方向搭接焊。
搭接長度
圓鋼搭接≥直徑6倍(≥72 mm),扁鋼搭接≥寬度2倍(≥80 mm),雙面滿焊。
轉(zhuǎn)角半徑
轉(zhuǎn)角處煨彎半徑≥圓鋼直徑6倍(≥72 mm),熱煨溫度800 ℃,自然冷卻,無裂紋。
六、熱熔焊接——“雙面滿焊”
焊接工藝
氧乙炔火焰溫度3100 ℃,焊絲Φ3 mm銅合金,焊縫高度6 mm,無氣孔、無夾渣。
焊縫檢查
目視:焊縫連續(xù)、魚鱗紋清晰;
手撕:冷卻后用手撕焊縫,撕裂處位于母材為合格;
量測:焊縫余高1–3 mm,寬度8–10 mm。
焊后清理
鋼絲刷清除焊渣,防銹漆補涂兩遍。
七、引下線與接地極——“垂直到底”
引下線
熱鍍鋅扁鋼-40×4 mm,沿外墻暗敷,固定卡間距1 m,搭接長度≥80 mm,三面滿焊。
接地極
熱鍍鋅角鋼L50×5 mm,長度2.5 m,垂直打入地下,頂端距室外地坪0.8 m,四周填降阻劑25 kg,分層夯實。
連接節(jié)點
引下線與接地極雙面搭接焊,搭接長度≥100 mm,焊縫高度6 mm。
八、接地電阻測試——“一測三復”
測試條件
接地極回填7 d后進行,土壤干燥時測試。
測試方法
接地電阻測試儀ZC-8,輔助極距20 m,電流極距40 m,測三次取平均值。
合格標準
初測≤6 Ω,終測≤4 Ω;超標時增打接地極或換用降阻劑復測。
九、成品保護與驗收
成品保護
避雷帶焊接完成后,屋面后續(xù)作業(yè)前鋪設(shè)木跳板,防止踩踏變形。
資料歸檔
焊接記錄、接地電阻測試報告、防腐漆膜厚度檢測報告三方簽字,保存5年。
十、常見問題及處理
焊縫銹蝕
原因:防腐不到位;處理:打磨除銹,重新防腐。
接地電阻偏高
原因:土壤電阻率高;處理:增打接地極或采用電解離子接地極。
焊接咬邊
原因:電流過大;處理:補焊并打磨平順。
十一、現(xiàn)場交底一句話
“定位準、焊透縫、漆膜厚、接地深、電阻4歐,一步不差。”班組長每日班前喊話,工人齊聲復誦。
十二、結(jié)語
通過定位、支架、敷設(shè)、焊接、引下、接地、測試七項關(guān)鍵做法,高層住宅屋面避雷帶一次焊接成型,防雷接地一次驗收通過,終身免維護。